关于印发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稳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2.11.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 

  为推进贫困地区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确保种植农户收益稳定,我司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蔬菜、茶叶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制定了《关于促进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厅(局、委),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2020年6月3日 

   

  

  关于促进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

 

  食用菌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切实保障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夯实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巩固已经取得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开发成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确保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选择适宜的食用菌产业类别,明确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形成产业结构协调、市场销售畅通、经济效益持续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严格实施绿色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构建绿色食用菌产业生产体系,增加优质食用菌产品供给,助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三是科技支撑。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引导食用菌生产主体与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开展协同合作,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三)发展目标 

  发挥贫困地区特有的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促进贫困地区形成设施健全、基础牢靠、链条完整、效益稳定、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食用菌产业。 

  二、重点任务 

  (一)科学确定产业规模。贫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系统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优势布局、突出特色和市场导向原则,坚持宜种则种,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的食用菌产业主产区,不断优化食用菌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二)切实加强产销对接。多措并举,加大批发市场建设,推动贫困地区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主动“走出去”,与流通商、批发市场、生鲜超市、企事业单位食堂、连锁酒店等建立联系,积极推进食用菌电商发展,拓展销售渠道。 

  (三)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实施食用菌产品分等分级,切实推进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食用菌衍生产品、保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挖掘食用菌产业文化内涵,发展食用菌创意园区、采摘体验和产业观光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食用菌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由散户生产向联合合作生产转变,积极发展企业工厂化生产,提升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 

  (五)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产模式,提升绿色标准化生产水平。强化关键技术引进和技术集成攻关,提高食用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大力培育食用菌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构建多部门沟通顺畅、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各类乡村振兴支持政策向贫困地区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倾斜,统筹使用、科学配置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效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三)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宣传食用菌扶贫典型,讲述食用菌产业扶贫故事,营造全社会支持食用菌产业扶贫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

 

  茶叶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茶叶主产区贫困茶农家庭收入的70%以上来自茶叶。为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茶产业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作用,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提质增效,提升防范市场风险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风险、营销能力,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科学布局、合理控制产业发展规模,引导非适宜产区逐步退出茶叶生产。 

  二是突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地域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推进产销衔接。 

  三是绿色发展。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综合运用生物和信息技术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措施,提倡使用绿色投入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发展目标 

  加快贫困地区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品特色更加突出,产业效益切实提高,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 

  二、重点任务 

  (一)合理控制规模。坚持适区适种、适种适制、适度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产量和品质提升。突出地区优势,四川、湖北贫困茶区,重点发展优质绿茶、红茶和黑茶;广东、福建贫困茶区,重点发展优质乌龙茶和名优红茶;云南贫困茶区,重点发展普洱茶和红茶;重庆、湖南、贵州、广西贫困茶区,重点发展优质绿茶、黑茶。 

  (二)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提升茶园基础设施,提高茶园管护水平,逐步淘汰立地条件差、效益低、生态风险大的茶园,改造一批具备较好发展前景的低产低效茶园,引导新种植茶园使用茶树良种。推进茶叶加工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开发茶叶新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三)强化品牌建设。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积极创建、培育茶叶品牌。鼓励小微茶企与茶农或合作社结成联盟,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公共营销力度,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做好产销信息的采集、共享与发布。强化信息服务和宣传引导,提高茶叶品牌市场影响力。 

  (四)强化科技支撑。引导和鼓励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优先到贫困地区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加大对贫困地区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贫困地区茶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五)切实防范风险。科学评估种植茶叶品种与本地自然条件的匹配程度,防范自然风险。引导龙头企业开展茶叶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鼓励创设茶树越冬冻害险、倒春寒冻害险、夏季高温旱害险等茶产业专项保险产品,增强茶农抗风险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构建协调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市场监管、供销合作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切实推进茶产业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统筹协调。引导扶贫发展各类资金向茶产业倾斜,统筹布局、精准施策。强化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重点培育贫困地区基层茶产业管理和技术推广队伍,激发内生动力,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 

  (三)营造良好氛围。发挥贫困地区生态优势,深入发掘和传承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华茶文化,打造一批茶旅精品线路,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培育茶产业扶贫新业态新动能。

微信公众号

院所概况 平台建设 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 学术期刊 党建园地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202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