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召开绿茶产业转型升级论坛
11月24日,浙江省农业厅与浙江省茶叶学会共同主办的浙江绿茶产业转型升级论坛在嵊州召开,全省各市、县(市、区)茶叶首席专家和业务站长等近100人参加了论坛。我院张士康院长应邀出席论坛并讲话。
论坛由省农业厅朱志泉副厅长主持,省农业厅茶叶首席专家、经作局副局长毛祖法研究员做主题发言, 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张士康院长,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沈璇常务副会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秘书长王岳飞副教授等专家与领导对浙江绿茶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发表了各自见解。
张士康院长对我院的核心工作作了简单的推介,他说,中字头的茶叶机构全国有10个,有7个在杭州,而我院独占4个(国家级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茶标委秘书处、国家茶叶职业技能监督站等)。我院有高效服务茶叶行业的平台优势,期待与省内外的相关单位携手合作。张院长认为茶叶产业是一个传统而又现代的蓝海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模块构成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其发展基础在传统,而突破在现代。传统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是,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制造规范)--MC(营销渠道)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传统快速消费品的烟酒,国内市场规模近两千亿,而茶还在830亿左右(2008年度统计数据),茶的MC建设太过单一、品牌建设太过分散,可以借鉴烟酒产业的相关运作模式。而现代茶业的发展从技术角度需要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要关注交叉学科的技术进步,积极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的科学成就。植物指纹图谱等产地定位技术,高压脉冲电场等冷杀菌技术,超临界萃取等分离纯化技术,工艺装备智能化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茶产业发展。二是要跳出茶叶研究茶叶,积极拓展茶产物的应用领域。把喝茶变为吃茶、乐茶、玩茶、用茶、穿茶等,把茶叶的功能性成份按功能助剂、风味调节剂、抗氧化剂等开发,广泛应用日化、食品、保健品、纺织等领域。三是变“加工”茶叶为“制造”茶叶。可以按照目标消费群的特征需求,设计茶叶特征功能模块,制造个性化的终端产品。相关研究开发工作,我院正在积极有效地展开,近期有望取得较大突破。张院长对茶产业发展的思路观点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
与会专家从省、市、县不同层次,产业基础、行业管理、产业链延伸及茶科技进步等不同角度,就全省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浙江绿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持续保持与提高浙江绿茶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与全球竞争能力进行了探讨,论坛的举行将对全省统一当前形势认识,理清发展思路以及促进浙江绿茶产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